对不起,请别再说刘强东送外卖是炒作了!


互联网大佬们集体"不务正业"的风还是吹到了京东~ 前有雷军开直播卖小米SU7,后有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 吃瓜群众纷纷表示:"东哥这是体验生活?还是京东要改行送外卖了?" 咱们卖家群也是热闹非凡呀~
还有人说这是炒作,可当你真正了解外卖行业背后的故事,或许会对这波操作多几分理解和感动。
因为在京东外卖出现之前,外卖小哥的日子,真的太难了。
01kin test
东哥送外卖是炒作
当时的场景特别有意思,刘强东穿着一身标准的外卖员制服,戴着头盔,背着送餐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他亲自去商家取餐,然后又马不停蹄地给顾客送过去。
不少人看到他的时候,都惊得瞪大了眼睛,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呢!
有个顾客收到外卖,发现送餐的居然是刘强东,激动得差点把手机都扔了,赶紧拍照发朋友圈。
这下子,刘强东送外卖的事儿更是在网上疯传。
很多民众开始肺腑发言:京东活该做大做强、东哥体察民情,良心企业家、以后只用京东了……
看着这些评论,或许有人觉得不过是网友一时上头,但只要了解外卖小哥真实的生存状态,就明白大家为啥这么感慨。
天还没亮透,凌晨四五点的街道黑黢黢的,外卖小哥就得套上反光背心,摸着黑往电动车上绑保温箱。
肚子咕噜叫也顾不上吃口热乎饭,手机 “叮” 一声弹出派单消息,就得立马往商家冲 —— 晚一秒接单,这单可能就飞了。
大部分小哥连社保都没有,每月从牙缝里抠出几百块买份商业保险,就盼着万一出事能有个兜底。
可真出了事才知道,这保险比纸还薄。
之前有个骑手在送餐路上为了救摔倒的老人,自己被车撞得腿骨粉碎性骨折,在医院躺了半个月。
结果保险公司一张轻飘飘的拒赔单甩过来:“事故不在接单服务时段内”。
家里东拼西凑借遍了亲戚,最后还是靠网友众筹才勉强交上手术费。
送餐路上的委屈能攒成一座山。
大冬天雪粒子往脸上砸,电瓶车打滑晚到了十分钟,客户直接在电话里骂:“送个饭这么慢,不如别干了!” 遇上难缠的,餐盒稍微洒了点汤汁,不仅要赔礼道歉,还得自掏腰包补钱。
有些差评理由更是离谱:“骑手没帮我扔垃圾”“送餐时表情太严肃”,可一旦差评,这单就白干了,说不定还得倒贴钱。
为了不超时,多少人在车流里拼命抢道。
红灯还剩最后两秒,咬咬牙冲过去;明明知道逆行危险,可为了抄近道,硬着头皮往小胡同里钻。
刷短视频经常能刷到揪心画面:骑手连人带车栽倒在路口,外卖洒了一地,爬起来顾不上擦伤口,先着急查看手机 —— 超时扣款倒计时还在跳动。
京东外卖的出现,或许将改变这一痛苦状态
它给骑手们上了全额社保,起码不用担心老了看病没钱;就算遇到暴雨、车祸这种突发情况送晚了,也不会被平台罚得吃不上饭。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与其说是作秀炒作,不如说是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这群风里来雨里去的打工人的难处,给他们多争取点保障。
同时也告诉所有人:这个行业值得被重视,这些拼命生活的人,应该被温柔对待。
我不敢说京东有多好,但起码比起另外的主流平台,他们多少给了外卖小哥基础的保障和尊重,这是一个进步,既然是进步,那就应该举双手支持。
这是我的一概理念。
02kin test
跨境小卖家
夹缝里求生的外卖小哥
外卖小哥的苦痛,和跨境圈无数的小卖家何其相似
就像外卖小哥在马路上奔波,无数的小卖家一样在跨境行业的风雨里挣扎。
我认识的很多卖家,他们出身普通,启动资金来自自己打工很多年的积累,也有的是拿着家里老人的养老钱孤注一掷,更有的借了身边一圈的亲友。
他们真切认可跨境这个行业,想里面闯出自己的人生,想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不平凡。
他们拼尽了一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跨境这个行业的温柔反馈。
很多人,前期带着无限的热情与希望,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店铺长期无起色,但他们还在坚持,然后就这么做着做着,直到死去。
他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摸不透海外消费者的喜好。
这是一个长期的调研工作,但浮躁的心再加上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纷纷省略了这个过程,直接快进到执行阶段。
于是,好不容易进的货,可能几个月都卖不出去;同行打起价格战来,利润被压得比纸还薄,降价亏本,不降价没订单。
山东的小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以前在深圳大厂当程序员,每天对着电脑敲代码,工资是不少,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 “机械”。
朝九晚六,周末双休听起来挺美,可时间一长,早上挤地铁都能闭着眼走到工位,每天干的活儿都一模一样,人都快干麻木了。
直到有天刷短视频,满屏都是跨境卖家晒 “成绩单”:今天赚了 10 万,明天爆单百万!小张眼睛都看直了。
心里直犯嘀咕:“人家能赚,我凭啥不行?总比天天当‘代码工具人’强!”
越想越上头,一咬牙,直接提了离职,连年终奖都不要了,一头扎进跨境电商,想着自己也能当老板,赚大钱走上人生巅峰。
本以为找到了新出路,结果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市场竞争太激烈,好不容易选好的商品,上架后根本没人买。
更要命的是,因为不懂海外规则,他找了一家打着 “低价全包” 旗号的代理商。
刚开始对方承诺 “几百元搞定VAT”、“几周就下号”等等。
结果他交了钱之后才发现是系统申报,承诺的几周下号实际上是几个月,而且存在下不来号的风险,如果要人工申报、加急服务等就得加钱。
小张咬着牙又付了好几笔钱,最后店铺还是因为报税出问题被警告,想找代理理论,对方却直接失联了。
像小张这样的小卖家,在跨境圈一抓一大把。
之前也有个卖家找代理做法国 VAT,前期答应得好好的,也不说清楚情况,把卖家骗付款之后才告知是系统申报。
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这个代理耍小聪明,明明税务申报金额是 1000 欧,这个代理商故意少打了个小数点,只申报了100 欧,剩下的 900 欧私吞了。
结果这位卖家直接背上 60万欧罚款,多年积蓄一夜清零,当反应过来代理商早跑了。
后来这位卖家找到我们寻求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帮他进行了处理,还在等待结果中。
点击图片了解真实案例
现在,每个服务商都在盯着大客户,但哪里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大客户”?
跨境行业,是由无数中小卖家一起组成的,大卖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更何况,大卖们也是从小卖家一步步走过来的。
因此比起纯粹的“合作”,我们更想陪伴,从13年我们创立的那时候起,就陪伴了无数的小卖家,亲眼见证他们从年销售额不到十万,到GMV百万,再到千万……
中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但正是基于这份经历,我们之间建立的的信任感是不可代替的。
当初和我们一起的卖家,其中有很多已经发展成了员工过千的亿万级大卖,但我们从不担心他们终止和我们的合作,转而去寻找别的服务商,我们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我们能做到如今的这个规模。
这,便是陪伴的力量。
就像京东对待外卖小哥一样,我们知道,这些小卖家才是跨境行业真正的 “毛细血管”,是最需要被看见、被帮助的人。
我们从不玩 “低价引流” 的套路。所有服务明码标价,没有任何隐藏收费;团队服务也是非常专业,只要卖家有问题,基本上都能随时解答。
在报税环节,我们宁可多花时间反复核对,也绝不让小卖家因为税率问题踩坑。
如果你们有欧代、VAT、EPR等合规要求,都可以直接找我们哟~
小卖家们没有安克那样的大团队,能专门养个法务和税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能经得起一次次试错。
正因为小卖家的利润低,业务不稳定,所以现在有那么一部分友商,不再把他们当作精准的客户那样去服务。
小卖家们去咨询,要么被敷衍几句、故意欺骗,要么直接吃闭门羹。但他们又特别需要帮助 —— 海外的认证、报税、物流规则复杂得像迷宫,走错一步就是罚款甚至关店。
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是一位做跨境的小卖家,是否愿意让我成为你的陪伴呢?
如果你的回答为“是”,那么恳请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