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跨境公司正在集体倒闭!


年初刚算好关税成本,三月美国突然加税,五月又说要豁免,结果六月又传要涨回 ,这谁顶得住! 这位卖家的吐槽道出了今年跨境人的痛。 2025 年的关税政策比天气预报还离谱,尤其是美国市场,从年初到六月就没安稳过。 2025年已过半,有人闷声发大财,有人中途换赛道,有人被迫了断跨境路,直接宣布倒闭……
01kin test
市场紊乱,利润暴跌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关税摇摆不定,不少卖家眼睁睁看着刚谈好的订单因为关税差额直接黄了。
宁波某家电卖家,四月按原关税备了 500 万的货,结果五月新政落地,光关税就多交 80 万,卖货的利润还不够补税钱,广告费上涨,销量同比还暴跌了 40%。
货代圈也是接连出事,雷是一个接一个炸。
4 月份宁波 “华 * 国际” 跑路,卷走 2000 多家中小卖家的运费和货款,有人为了发一批紧急补货,花 4.5 万走了所谓的 “包税专线”,最后只收到 3 箱泡水的充电宝。
深圳多家头部货代突然人去楼空,某 "物流滴滴" 平台,号称服务 3.6 万卖家,结果 5 月 28 日突然宣布破产,员工拿 1 个月补偿走人,留下满仓库没人管的货物。
部分货代还玩起 "庞氏骗局",用新卖家的预付款填补旧窟窿,直到资金链断裂,然后直接跑路。
亚马逊后台的数据也让人人心惶惶。产品单价涨到 12 美元,比 2024 年翻了 3 倍,投 1000 美元广告只换来 7 个订单,其中 5 个还是恶意差评。
广州某卖家晒出后台截图
3 月份销售额 18 万,广告费花了 9.2 万,仓储费 3.8 万,最后净利润负 1.2 万。“现在每卖一件货,就像拿刀子割自己肉,不卖更得饿死!” 他苦笑道。
市场紊乱,自然会牵扯到各个方面,供应链也出现断裂,东莞某工厂因为美国反倾销调查,70% 的订单被取消,老板不得不遣散 300 名工人,自己开着货车去拉快递谋生。
海关查验率标准也提高,某深圳卖家发往美国的 2000 副太阳镜,在纽约港被扣了 1800 副,理由是 “镜片防紫外线指标疑似不达标”。找清关公司疏通花了 5 万,等货提出来时,镜架都被晒得褪色了,最后只能以 1 折价格卖给收库存的商贩,算下来倒亏 27 万。
这整个上半年,很多中小卖家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极致,大批卖家销量暴跌,利润难以覆盖成本,最终关闭店铺,集体宣布倒闭……
02kin test
卖家们被迫“内卷”
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市场情况下,卖家们进入“内卷”风波,而且内卷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
1
不择手段跟卖
在利润暴跌的压力下,部分卖家动起了跟卖的歪心思。很多卖家看着自己销量低迷,利润减少,再加上市场激烈,进而走上了跟卖之路。
某 3C 卖家坦言:"正规运营赚不到钱,跟卖来钱快,上个月跟卖了三个链接,赚了 8 万多"。
某批发市场暗藏 “跟卖一条龙” 服务:2000 块买正品样品,500块扒出供应商信息,3000 块做盗版包装,最后花 5000 块找 “黑科技” 团队做 listing 克隆。
但跟卖就像走钢丝,某品牌被跟卖报复的案例还历历在目,亚马逊上某高压清洗机大卖直接把链接主图改成 "2000 万库存不要了,下半年陪你玩" 的大字报,中文怒吼 "跟卖狗没活路" 的截图传遍跨境圈。
来源网络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品牌月销 2000 + 的爆款被多个账号低价跟卖,甚至出现 "自发货抢购物车" 的骚操作,逼得大卖宁愿自毁库存也不愿便宜对手。
2
转战市场
3 月份开始,大批卖家像逃难一样涌向欧洲。今年最魔幻的场景,莫过于为卖家们办理欧洲合规业务了!
我们公司也不例外,4 月份可以说是加班月了,很多转战欧洲的卖家需要办理欧代、VAT、EPR等,有个卖家一次性注册了10多个店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VAT 全要,光资料就堆了满满一桌子。
有人确实抓住了短暂的红利。做露营装备的张总,3 月底把折叠桌椅搬到德国站,赶上欧洲复活节露营季,加上提前找当地 KOL 做了 500 条测评,首月销售额突破 150 万欧元。
但欧洲也不是遍地黄金。更多人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某卖皮鞋的刘老板,以为欧洲人喜欢东方复古风,发了几千双带有复古风的皮鞋到英国仓,结果三个月只卖出 37 双。最后他不得不以每双 2 欧元的价格卖给慈善机构,算上运费和仓储费,直接亏掉一套首付。
而且,欧洲在合规方面也要求非常严格,不少卖家贪图便宜,选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代理,最后不仅被要求补税,还因此店铺被封,直接就是断了跨境路。还有卖家没搞懂 EPR 合规,货物在海关被扣,光是仓储费每天就损失上千欧元。
还有卖家把目光投向了拉美和澳洲。墨西哥因为毗邻美国,成了避开关税的中转站,澳洲市场也出台案例很多友好政策扶持,比如中国商家注册澳洲和新西兰公司时,法人无需实际到场,对公司注册资本金没有最低要求,也不需要实缴等等。
3
卷产品质量
从当下的市场情况来看,产品同质化、价格杀、跟卖这些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唯有产品和品牌才是出路。
也有很多卖家选择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某行车记录仪就是典型案例,这个从知名企业生态链走出的品牌,靠 4K 影像技术在海外站稳脚跟,2025 年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市占率做到第一,年销量超 150 万台。"
深圳某家居品牌拒绝跟卖,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他投入200 万升级产品材质,虽然成本增加了25%,但在亚马逊上的售价直接翻倍,复购率提升到 35%。
如今,跨境市场内卷严重,那些靠投机取巧赚快钱的卖家,正在被市场淘汰;而真正沉下心做产品、做品牌、做合规的玩家,才能在跨境市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