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正在被大批卖家抛弃……


“我们正在考虑彻底退出亚马逊平台!”这句无奈的吐槽,正成为跨境卖家的集体心声。 老外的脑回路奇葩到你难以理解。某个老外给父母买老年椅,老人没用就被硬说产品有问题要求退款;还有老外使用商品三个月后,竟以 "颜色不喜欢" 为由申请退款,理由栏直接写着 “反正亚马逊会帮我。” 有卖家更是直接吐槽:“歪果仁真的太蠢了!安装说明书和视频都发了,自己装不好就直接退货!” 退货欺诈泛滥成灾,逼得不少卖家直呼不想做亚马逊了!
01kin test 亚马逊退货欺诈成灾
近期,美国发的相关退货报道,引起了卖家共鸣,在亚马逊平台的交易背后,退货欺诈的阴影正悄然笼罩,让众多卖家苦不堪言。 来源网络
美国是重灾区,美国零售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美零售退货中欺诈占比飙升至 14%,较 2018 年的 5% 激增近 3 倍,全年给零售商造成的损失高达 8900 亿美元。退货欺诈行为的统计数据更是触目惊心:60% 的欺诈者会退回使用过的商品,47% 存在多买少退的情况。 FBA做为亚马逊官方物流,一直以来备受广大卖家们青睐,接近90% 的亚马逊活跃卖家都选择使用FBA服务。 但去年6月的政策调整,让这场 "省心仗" 开始变味 —— 亚马逊规定,当商品退货率超标时,卖家得额外支付一笔费用。 据了解,该政策确实让美国站退货率降了近 5%(Helium 10 数据),却催生了新问题:65% 的卖家为覆盖成本被迫涨价(SmartScout 调研)。再加上FBA"先退款后审核" 的机制漏洞,让亚马逊退货欺诈成灾。
有卖家爆料,现在消费者退回的二手货、甚至用过的商品,亚马逊分拣时稍有不慎就会重新打包发出。有买家收到过被拆封的尿布,甚至装着变质母乳的冷藏箱。 某卖家直言:“亚马逊退货纠纷曝光后,她的店铺流量锐减,生意近乎停摆。”这些糟心事不仅让卖家品牌口碑断崖式下跌,更直接砸了很多卖家的饭碗。 曾经被捧为 "一站式解决方案" 的 FBA,如今成了悬在卖家头顶的双刃剑:沿用则面临退货纠纷与成本激增,停用又丧失流量优势。
02kin test 为何退货欺诈成瘾
话说做电商最担心什么?退货必然占前排! “做电商最害怕的就是退货了,但又无法避免,毕竟千人千面,商品无法做到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某卖家无奈的说道。 之前也和做跨境运营的朋友聊到过这个话题,朋友说他们运营也最怕退货了,提成拿不到,最后还得处理售后,回复、安排收件、验货……如果是大单难度更上一层楼,大单的退货率会提高,那么售后将会更加复杂,各种成本都将会提高,处理不好还要被老板批。 尽管明知有的消费者在利用平台 "重买家轻卖家" 的漏洞行骗,多数卖家仍然束手无策。
某调查数据显示:49% 的人承认过去一年滥用退货政策,29% 直言是为了绕开全价购买。 具体来看,30% 的消费者会用完商品后谎称 "未使用" 申请退款;21% 的人故意超买凑免邮后退货。还有48% 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退货政策宽松的卖家,16% 甚至因政策严格直接弃购。 当下,中小卖家正成为欺诈重灾区。部分不良消费者盗用其产品视频和品牌 LOGO 实施诈骗,这种行为不仅威胁个体商户生存,更动摇着中小卖家支撑的经济生态 —— 当 "薅羊毛" 成为常态,诚实经营的商家反而被迫为欺诈成本买单。
03kin test 卖家如何自救
1 寻求官方客服
如果消费者确实是故意或恶意行为,卖家切记要保留好整个流程的证据,遇到那种索要赔偿的,一定要消费者出具相关证明;同时,寻求官方客服帮助,提供相关证据,按照官方客服给予流程进行处理。
2 提高产品品质
退货高除了消费者恶意外,不得不承认有些卖家也非常黑心。 货不对板,三无产品(无品牌无来源无标准),质量差,使用一些粗制滥造的材料,产品认证与合规不合格,特别是发往美国和欧洲的,美国对某些产品要求必须注册美代、CPC认证这些,欧洲就更加严格了,什么CE认证、EPR、欧代等,还有增值税(VAT)这些。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注册、VAT、EPR等领域多年,熟悉流程,团队专业,办理时效快,有需要联系我们。
3 注意留存记录
售出的商品记得做好各种标签以便后期识别,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各种,防止消费者乱退货、刻意损坏索要赔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