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卖家被追缴税款上千亿


今年关于“税”的政策变动频繁,从禁止买单出口,到退税申报期限的严格规定,再到大批卖家被追缴税款,每一项变化都深刻地影响着卖家们。 对于广大卖家而言,了解这些政策并积极应对,已经成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01kin test
禁止买单出口
一直以来,“买单出口” 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可以说是个半公开的秘密操作。
什么是买单出口呢?
大概就是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逃避税务部门监管、获取非法利益,不开具增值税发票,而是以其他贸易公司的名义来申报出口;接着,这些贸易公司也不向税务部门报税,以此偷逃国内增值税款。
政策没有出来之前,这种行为一直是很多企业和卖家的操作,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税务总局在“十四五”期间追缴税款5710亿元。
随着买单出口泛滥,国家也意识到了危害。不仅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损害国家利益,还严重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让那些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低价逃税的 “买单出口” 还容易给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把柄,损害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
于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相关公告,2025年第15号公告要求平台主动上报卖家身份和收入数据,打破“藏身平台”的惯例。
随后发布的第17号公告修订了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为出口企业划定了更清晰的合规红线。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以代理形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即出口货物的实际生产销售单位。
简而言之,从10月1日起,代理出口必须实名申报实际货主。
政策出来,以往那些企图通过 “买单出口” 逃避纳税的企业,如今再也无法轻易钻空子了。
税务、海关、商务等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互税务登记、出口许可证、海关报关单等信息,联合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管控。
海关也加大了对相关货物的风险分析,对伪造、变造、买卖报关单,虚构出口业务、虚报少报货值、逃避缴纳税款等违法行为,在通关环节进行布控查验。
自政策发布以来,已经联合查处了一批 “买单出口” 的金属板材案件,并对相关涉事企业和个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和整治。
02kin test
退税申报限期 36 个月
国家为了让市场更加平稳,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出口企业迎来了一项重要的政策变化: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最长 36 个月内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
为什么要设定期限?其实,这主要是为了规范出口退税管理,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促使企业及时办理退税业务,避免因为时间过长导致相关资料缺失、业务情况难以核实等问题。
在过去,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退税申报期限,一些企业退税申报不及时,有的甚至拖了好几年,不仅增加了税务机关的管理难度,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和财务管理。
如今新政策出台,企业必须重视起来。如果逾期未申报,将面临按内销征税的风险。
例如一家企业出口了一批价值 100 万元的货物,原本可以享受 13% 的退税,能拿到 13 万元的退税款。但如果因为疏忽,超过了 36 个月的申报期限,就不能退税了,而且还要按照内销缴纳 13% 的增值税,也就是 13 万元。一来一回,企业就损失了 26 万元。
所以,出口企业要及时跟踪货物的报关出口时间,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
同时,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咨询解决,避免因为逾期申报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03kin test
已有大批卖家被追缴税款
政策出来后,已经有不少中国卖家收到了国内的补税通知,电商卖家被查税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武汉发票虚开案中,主犯张某伙同他人注册了3 家空壳贸易公司,无实际经营,专给外贸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他们在一年的时间内给 20 多家企业开了近千份发票,票面总额高达 1.2 亿元,帮企业抵扣近 1500 万元税款。
税务部门通过 “高开票、少进项、无物流” 异常数据锁定线索,联合警方破获案件。最终张某被判 10 年有期徒刑、罚金 580 万元。
深圳某亿级电商卖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运营多个店铺,年流水基本上都是破亿。
但在税务申报上,却通过未入账的隐形流水、个人账户收款等手段,隐瞒巨额销售收入,偷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种税款。然而,近期被税务局通知其补缴税款并处以巨额违约金,金额总计超 9 千万元。
来源网络
深圳铬铁逃税案的涉事者李某,用 10 家空壳公司(法人均为挂名)搞买单出口,让铬铁厂以不含税价供货,借其他公司名义报关,伪造合同、物流单据掩盖,出口近 5 万吨铬铁、货值超 15 亿元,逃税 2.7 亿元。
相关部门稽查发现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和处罚,最终追缴税款 2.7 亿元、滞纳金 5000 多万,李某也被判 8 年、罚金 300 万元,8 名关联人员也受处罚。
不仅国内税务监管在加强,国外也同样如此。在欧洲,大批德国站的亚马逊卖家反馈收到了德国税局的稽查邮件,要求补齐数年之前的税务。
这些案件证明,虚开、买单出口等灰色操作已行不通。如今各国税务、海关数据共享、联合监管,违法必被查,且一旦查实,补税、罚金、刑期接踵而至,企业可能直接倒闭。
面对国内外如此严格的税务监管环境,跨境电商卖家们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1
树立合规意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卖家们都要树立正确的税务合规意识,该做的税务合规一定不能少,比如欧洲的VAT等,必要时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
美鸥跨境专注于增值税(VAT)、财税合规、出口退税等领域多年,经验丰富、办理效率高,有需要联系我们。
同时,摒弃过去那种侥幸心理,不能再想着通过隐瞒收入、低报漏报等手段逃避税款。
2
终止所有“买单出口”相关合作
要彻底切断违规链条,尽快办理进出口经营权,结合自身业务实际,选择合适的出口模式完成转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存在突击出口、频繁变更主体、异地报关等行为的企业,需立即整改,这类高风险操作已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拖延可能引发专项核查,务必尽早处理。
3
积极关注政策变化
时刻关注国内外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税务环境,避免因税务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